健康资讯

    疾病防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资讯 > 疾病防治

    息肉未必都得切

    发布日期:2021-02-18

    息肉这块黏膜上长出来的小赘肉,平时看不见,体检一发现格外恐慌。其实,有的息肉并不需要切。

    胆囊息肉

    有一部分是假性息肉

    介绍

    部分胆囊息肉是吃出来的,最常见的胆囊息肉是胆固醇性息肉,与饮食高度相关。高胆固醇饮食(例如:肥肉、动物内脏等)或有脂肪肝的患者特别容易得此类型息肉。绝大部分胆囊息肉没有明显症状,部分合并有胆囊结石的患者可能会有右上腹胀痛不适等。

    专家提示

    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杨斌:约70%的疑似胆囊息肉为假性息肉,不具有恶变潜能。假性息肉并不是真的从胆囊壁上长出一块肉,多数是胆固醇结晶导致黏膜隆起,即胆固醇性息肉;此外还包括炎性假性息肉和部分局灶性腺肌症。而真性息肉则以腺瘤性、增生性为主要特点。

    诊疗建议

    较小的胆囊息肉以随访观察为主。大小稳定的小息肉无症状,只要定期做B超检查进行动态随访。有轻微症状考虑炎性假性息肉,可短期2~3周内给予利胆、消炎等治疗,3~6个月复查。若出现息肉直径大于等于1厘米;病变快速增大怀疑恶变(每6个月增大大于3毫米以上)或伴明显症状;胆囊息肉小于1厘米但合并胆囊结石、急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胆囊壁增厚大于3毫米等,可行手术切除。

    肠息肉

    一经发现最好切除

    介绍

    结直肠息肉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非肿瘤性息肉一般不会恶变;肿瘤性息肉主要指腺瘤性息肉,恶变几率则比较高。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癌变率极高。结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是结肠癌典型的癌前疾病。

    专家提示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胃肠肿瘤中心主任苏向前:不论是那种类型的肠息肉,一旦发现建议尽早切除。即使是炎症性息肉如果持续刺激,甚至也有癌变风险。建议息肉切除前先取活检明确其具体性质,因部分息肉可能已发生癌变。一旦发生癌变,其切除方式和单纯息肉的切除方式是不一样的。

    诊疗建议

    有胃肠癌家族史、结直肠息肉病史、溃疡性结直肠炎、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的人群建议结肠镜筛查。单纯良性息肉且符合内镜下切除条件,及时切除。若息肉不适合内镜下切除或者活检病理发现癌变建议进行手术。普通人群从50岁开始行肠镜检查,结果正常可过5~8年后再检查。高危人群需提前至40岁左右开始肠镜筛查,有息肉及时切除,一年后再复查肠镜,若正常可3~5年后再复查。


    

    【党建品牌】医心为民

    【医院宗旨】以患者为中心 以医疗质量为核心

    【医院愿景】争做行业典范 创建浙北名院

    【医院使命】关爱生命 促进健康

    【核心价值观】厚德 仁爱 精业 奉献

    【办院方针】清廉领院 质量建院 科技兴院 人才强院

    咨询电话:

    0573-85827411(白天)

    0573-85827697(传达室)

    监督投诉电话:

    0573-85827643

    关注平湖第一人民医院,就是关注您自己,我们将用,一如既往的热情,视您的健康为责任!
    崇沿科学!我们一直在努力!

    Copyright@2010ph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浙江省平湖市当湖街道三港路500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4035295号

    浙公网安备 33048202000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