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包括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肺功能逐渐下降,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肺功能康复训练在慢阳肺的治疗和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呼吸训练
缩唇呼吸。这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呼吸训练。具体方法为:闭嘴经鼻吸气,默数3个数;然后屏气至少2秒;再将口唇缩成“口哨状”,缓慢呼气,使气体徐徐通过缩窄的口形,保持4~6秒,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这种呼吸方式能在呼气时增加气道内压力,有效防止小气道过早塌陷,有利于肺泡内残留气体的排出。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能增强膈肌活动、提高肺通气量,患者可仰卧、坐着或站着练习。以仰卧位为例,全身放松,膝盖下垫薄枕,膝关节微屈,一手放胸部,一手放腹部;经鼻吸气时膈肌下降,腹部隆起,放在腹部的手随之上抬,放在胸部的手尽量不动,保证呼吸主要靠膈肌运动;经口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内陷,放腹部的手随之向下;10个为一组,组间休息1分钟,一次做3组,每天3次,每次总时长不超过30分钟,熟练后增加次数和时间。掌握仰卧位后,可尝试坐位和站立位练习,以适应日常呼吸需求。
呼吸操。呼吸操是一种综合性的呼吸训练方法,结合了多种呼吸动作和肢体动作,可以全面锻炼呼吸肌,增强呼吸功能,但要注意动作缓慢和连贯,避免过度用力。常见的呼吸操包括以下步骤:1.平静呼吸。患者站立或坐直,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几次,平静心情,为后续训练做准备。2.立位吸气、前倾呼气。患者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吸气时,双臂缓慢上举,同时尽量挺胸抬头;呼气时,身体向前倾,双手轻按膝盖,缓慢呼气;重复5~10次。3.单举上臂吸气、双手压腹呼气。吸气时,一只手臂向上伸直,尽量伸展身体;呼气时,双手放在腹部,轻轻按压腹部,帮助呼气;左右手臂交替进行,各做5~10次。4.平举上肢吸气、双臂下垂呼气。吸气时,双臂向前平举,与肩同高;呼气时,双臂缓慢下垂,身体放松;重复5~10次。5.抱头吸气、转体呼气。吸气时双手抱头,呼气时上半身向一侧转动,左右交替进行,各做5~10次。6.立位上举吸气、蹲位呼气。吸气时双臂上举过头,呼气时缓慢下蹲,双手抱膝,重复5~10次。7.缩唇呼吸。如前文所述,进行5~10分钟。
二、有氧运动
步行训练。步行能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患者可在平坦的道路上进行,开始时速度先慢一点,如每分钟60~80步,步行距离可根据自身情况设定。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渐加快速度、增加距离。每次步行训练20~30分钟,,每天进行1~2次。如果在步行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可休息片刻,症状缓解后再继续。
慢跑。肺功能较好、病情较轻的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步行训练后,可以尝试慢跑。开始时,跑的速度要非常慢,以能够轻松呼吸、说话为度。患者可先尝试跑1~2分钟,然后走3~5分钟,交替进行,总时长约20~30分钟。随着身体状况的改善,逐渐增加慢跑的时间比例。
三、力量训练
上肢力量训练。增强上肢力量有助于患者进行穿衣、拿物等日常活动,减少上肢力量不足导致的呼吸困难。可以使用较轻重量的哑铃(如0.5~1千克)进行简单的手臂屈伸运动。患者可坐在椅子上,手持哑铃,大臂固定于身体两侧,小臂缓慢向上抬起,至大小臂夹角90°后再缓慢放下,10~15 次为一组,每天进行2~3组。也可以通过墙壁俯卧撑来锻炼上肢肌肉力量,面对墙壁站立,双手撑墙,与肩同宽,缓慢做俯卧撑动作。
下肢力量训练。一是深蹲练习,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然后缓慢下蹲,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再缓慢站起,10~15次蹲起为一组,每天进行2~3组。二是踮脚尖练习,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缓慢踮起脚尖,身体尽量向上,然后放下脚跟,重复多次。这些练习能够增强腿部肌肉,帮助患者减少体力不支导致的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在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时,患者应根据自身状况逐步增加强度,注意安全,如果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训练,必要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