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一种伴随症状,据统计,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那么关于癌痛,你知道多少呢?
癌痛分类
一、直接由癌症引起的疼痛,如肿瘤浸润、压迫神经或脏器受累等;
二、癌症相关的疼痛,如某些癌症非特异性的骨关节疼痛等;
三、肿瘤治疗相关的疼痛,如某些化疗药物引起的骨关节、药物渗漏及治疗后溃疡等。
关于癌痛的误解
一、发生癌痛时能忍则忍,无法忍受时才用止痛药吗?
临床中若癌症患者长期不能得到有效的止痛治疗,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情绪,降低生活质量,比如无法正常饮食、睡眠,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如果您感到疼痛,无需忍耐,尽早治疗。
二、服用止痛药会上瘾吗?
很多癌痛患者认为服用止痛药后会成瘾,不敢服药,其实严格遵照医生的指导服药,成瘾率极低。
三、痛了才吃,不痛是不是不用吃?
很多患者对止痛药的认识存在误区,不按医嘱服用止疼药,认为疼痛才需要吃药,不疼就不用,最终导致癌痛控制不佳。实际上,癌痛的治疗需要按时、按剂量使用止痛药,这样才能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从而达到最佳止痛效果并减少相关不良反应。
如何评估癌痛
治疗前需要对癌痛程度进行评估,有疼痛程度数字分级法,面部表情疼痛评分法(脸谱法)、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等。
一、数字分级法: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剧烈疼痛,让患者圈出一个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数字。
二、脸谱法:主要用于表达困难的患者,如儿童、老年人及存在语言或文化差异或其他交流障碍的患者。
三、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根据患者对疼痛的主诉,将疼痛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1、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2、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
3、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严重受干扰,可伴有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癌痛治疗原则
一、按阶梯给药
二、按时给药
止痛药应按规定间隔时间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
三、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是首选途径,透皮贴剂给药也是常用的无创性给药方法。
四、个体化给药
不同患者的痛阈不同,对麻醉性阵痛药的敏感度个体间差异很大,阿片类药物并没有标准剂量,推荐既能充分镇痛又无不可耐受不良反应的个体化剂量。
五、用药细节
使用止痛药物要密切观察疼痛缓解程度和身体的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或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
一、便秘
通常会持续发生于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全过程。
处理:服药期间多饮水,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适当运动,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
二、恶心、呕吐
常发生在服阿片类药物初期,一般在用药后3-7日可逐渐减轻和耐受。
处理:保持周围环境舒适,清淡饮食,忌油腻辛辣等食物,少食多餐,必要时给予止吐药。
三、头晕、疲乏
轻微头晕,一般3-5天均可耐受。
四、呼吸抑制
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很少发生,但用药期间需监测,一旦发现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