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轻生者中,一半以上的人患抑郁症;而在抑郁症患者中,自杀风险并不相同。我们常常认为抑郁患者会在病情最严重的时候走上绝路,但临床观察发现,病情缓解的恢复期,才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高危期。更糟糕的是,此时许多家属觉得患者病情好转,松了口气,看管也不到位,更容易造成悲剧的发生。
抑郁症的典型症状是“三低”,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运动减少。抑郁症最严重时,因为“动力丧失”,做什么都没力气、提不起精神,因此也无力自杀。接受抗抑郁治疗后,患者症状的缓解是分层次的。一般来说,最先缓解的是失眠、饮食障碍、代谢紊乱等躯体症状,随后是精神运动功能的改善,最后才是情绪改善。正因为如此,当患者的精力、体力开始恢复,但情绪还是悲观绝望时,他们反而更容易实施蓄谋已久的轻生行为。
另外,有些特殊人群或特殊时期,抑郁的自杀风险也会增加。比如男性患抑郁症的后果比女性严重,女性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男性的情绪宣泄能力比较差,最后可能会选择极端的方式来解脱;女性产后、更年期内分泌水平变化剧烈,情绪容易波动,加上生活上也处于应激、转变期,抑郁症发生和恶化的风险增加;抑郁同时伴有严重焦虑的患者,比单纯抑郁的患者自杀风险更高;比起下午和晚上,清晨是自杀的高风险期;有严重躯体疾病、慢性病,有自杀家族史的患者,也都是自杀的高危险人群。
所以,抑郁症的整个干预过程中,患者和家属都不能掉以轻心,需要留意一些常见的抑郁症患者轻生信号:1.语言方面。有自杀意念的患者通常会有意无意地向周围的人表达“活着没意思”的想法,甚至直接或间接地说想自杀。2.躯体方面。不修边幅,会莫名地流泪,有可能嗜睡、消瘦。3.行为方面。自杀意念增强时,患者的行动有别于日常,如无故旷工、旷课,阅读与死亡相关的书籍,离家出走,将有价值的东西赠与他人等。出现这些表现时,应该引起重视。
抑郁症患者有自杀倾向,最需要的是陪伴、开导以及药物治疗。建议家属随时留意着患者,让他们远离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和物件,一旦发现轻生迹象,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尽快给予药物治疗。在重度患者中,药物治疗是首选,也是必需的。家属还可以适当带病人做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帮助患者转移自杀念头。比如陪同病人出去走一走,多接触外界,不让他们总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病上,越陷越深。平时与患者相处时,多一点接纳和爱心,减少其心理负担。在患者有自杀想法的这个阶段,可以适当给病人一点“责备”,比如可以跟他说“你如果这样离去了,我和孩子怎么办”,唤起他的责任感,让他感到自己的重要性,也许就不至于冲动地做出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