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昏迷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一组以意识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糖尿病最凶险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尤为严重。一旦抢救不及时,昏迷时间过久,就会对脑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死亡。
糖尿病常见的4种昏迷
酮症酸中毒昏迷: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葡萄糖不能很好利用,机体在能量供应不足时,会分解体内蛋白质、脂肪等来提供热量。由于这些脂肪、蛋白质代谢分解不彻底,会产生乙酰乙酸、丙酮等酸性物质。如果这些酸性物质在体内堆积过多,会导致人体内酸碱失去平衡,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早期多表现为糖尿病症状加重,如烦渴、多饮多尿(特别是夜尿)疲乏无力等症状的加重。若未得到及时诊治,病情可迅速恶化,,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口干、头痛、嗜睡、呼吸深快,出现酸中毒特有的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丙酮气味)。到了晚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多见于老年人,夏季多发,预后凶险,死亡率高,以“严重脱水”及“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化验检查血糖、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而尿酮体检查多为阴性。
其发病机制是由于机体的应激情况导致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胰岛素反调节激素(如胰高血糖素)不适当分泌升高及肝糖释放增加导致严重高血糖,进而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严重脱水,造成血液浓缩并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出现意识障碍,逐渐陷入昏迷。
低血糖昏迷:低血糖是糖尿病人群中一种十分常见的情况,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降糖药物用量过大、进食不规律或进食过少、运动量增加后没有及时进食或减少降糖药物的使用等。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通常都存在问题,身体对血糖的反馈和调节能力较差,如果血糖低于3.9毫摩尔/升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一开始血糖较低的时候,患者往往有心慌饥饿感、出冷汗、手足颤抖等症状出现,如果此时及时补充糖分便可化险为夷,否则病情将会进一步发展,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乳酸性酸中毒昏迷:与前面3种类型的昏迷相比,乳酸性酸中毒昏迷较为少见,但也不可忽视。该病多见于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心衰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是由于过量服用双胍类(主要是苯之双胍)药物引起。这类药物对肌肉内乳酸的氧化以及肝糖原异生均有抑制作用,而且由于患者肾功能不好,影响乳酸排泄,致使血液中乳酸过多积聚,引起中毒。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有明显的酸中毒表现,跟酮症酸中毒的症状有些类似。早期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逐渐发展到呼吸深、皮肤潮红、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危及生命。
如何应对糖尿病昏迷
糖尿病患者一日出现昏迷症状,首先要将其放成平卧的姿势,头部侧向一边,以确保呼吸道的通畅,并易于帮助其清除呕吐物,防止呕吐物被误吸而阻滞气管。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急救。同时建议糖尿病患者都能随身携带一张健康卡片,将自己的健康状况及联系方式写在上面,以便于出现意外时得到及时救助。
如何预防糖尿病昏迷
平时要提高对糖尿病的警惕性,经常进行自我监测,及早发现糖尿病。一旦确诊有糖尿病就要积极治疗,确保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患者和家属都要了解糖尿病昏迷的各种类型和常见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不要限制饮水,每日保证足够的水摄入,防止脱水和血液浓缩,但不要喝含糖饮料(发生低血糖时除外)。
对发生于老年人的各种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小疗肿等)及外伤一定要积极治疗,以防诱发本病。
老年人因某种疾病就医接受输液治疗时应先查血糖,看看是否有糖尿病。
老年人应慎用可能导致血糖升高的药物,如利尿剂(速尿、双氢克尿噻)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胰高血糖素等。如果必须使用,要注意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加强血糖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