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过去常说“十人九痔”,可见发病率之高。临床中,痔疮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以内痔发病率最高,混合痔次之,外痔最低。
一般来说,内痔“深藏不露”,连痛感也没有,最常见的两大特点是便血、肿物脱出。便后无痛性、间歇性鲜红色血是内痔、混合痔的特点,在早期十分常见,轻者多为大便带血,继而滴血;重者为喷射状出血,但便血数日后常可自行停止。肿物脱出指的是痔核脱垂,患者大多表现为先便血、后脱垂,这是因为晚期痔核的体积增大,逐渐与肌层分离,排便时容易被推出肛门。
与内痔不同,外痔“霸气侧漏”,看得见摸得着,还可引起肛周肿块、肛门不适、潮湿不洁、瘙痒等症状。混合痔往往兼具内痔和外痔的特征。
资料显示,在痔疮初期,痔核往往不大,排便时易出血,等痔核变大、脱出肛门后,所受摩擦相对减轻,反而不出血了。临床中,这种情况往往说明痔疮更严重了。需提醒的是,由于痔核体积大了,一旦出血可呈喷射状。
按照病情的发展情况,临床常将内痔分为四度:Ⅰ度是排便时出血,可自行停止,痔不脱出肛门;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痔脱出肛门,便后自动还纳;Ⅲ度是痔疮脱出后需用手辅助还纳;Ⅳ度是指痔长期在肛门外,无法还纳。到达Ⅱ度以上时,内痔多会变成混合痔,严重者在咳嗽、行走或腹压稍增时,痔疮就可脱出。
一般来说,无症状的痔疮不需治疗;如果已有出血、脱出等情况,Ⅰ度、Ⅱ度内痔可选择保守治疗,出血明显且保守治疗欠佳者需考虑手术;Ⅲ度、Ⅳ度则必须手术治疗。痔疮手术的时机直接关系到术后的疼痛与恢复情况,如果患者在Ⅱ度、Ⅲ度时进行手术,术后并发症可能性大大降低,愈合速度也较快。可惜的是,不少患者认为此时症状并不严重,会选择继续观察,从而错失良机。
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式,均无法给痔疮“断根”,大家必须做好日常预防,避免便秘、腹泻,以及久坐、久站、久蹲等不良习惯;坚持每日便后用清水冲洗肛门,保持肛周清洁,平时可多做提肛运动;多进食高纤维食物,忌食大量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量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