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的阿莲(化名)近期因“绝经后2年,阴道出血4天”需要进行诊断性刮宫术,于是住进了我院妇科。
医生小欢为其完善了术前常规的检查,术前检查除了HPV16阳性,其他啥啥都正常,手术也是非常顺利。术后2天,病理科电话告知,标本有高分化改变,必须进一步做酶标检测。数天后病理报告提示:宫颈鳞状细胞癌。医生即刻安排为阿莲进行了宫颈癌根治术,手术顺利。阿莲还算幸运,术后诊断癌肿为IB期,属于非常早期,目前阿莲正在接受放射治疗,预后应该比较乐观。
HPV是什么鬼?宫颈是怎样被招惹的?
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资料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能够引起子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子宫颈癌的发生,高危型别HPV的持续感染是促使子宫颈癌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因此,HPV感染的早期发现、精准分型和病毒定量对于子宫颈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将HPV检测作为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常规筛查手段已经逐渐在临床推广。HPV有多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的HPV感染科导致不同临床病变,根据生物学特征及致癌潜能,HPV感染被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在医院的化验单上会非常明确的标注出高危或低危,以及型别。HPV的型别与子宫颈癌的病理类型相关:子宫颈鳞癌中HPV16感染率为56%,而子宫颈腺癌中HPV18感染率约为56%。
HPV具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主要感染人体特异部位皮肤、粘膜的复层鳞状上皮,性接触为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其他途径如接触性传播或母婴直接传播。性活跃的妇女HPV感染率最高,感染的高峰年龄在18-28岁,但大部分妇女的HPV感染期比较短,一般在8-10月便可自行消失,大约只有10-15%的35岁以上的妇女呈持续性感染状态,而这种持续性感染HPV的妇女,患宫颈癌的风险升高。流行病学实验室的临床数据表明了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必需条件,99.7%的子宫颈癌中都能发现高危型HPV感染,高度病变中约98.7%为阳性,低度病变中阳性率也达61.4%。HPV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发生有时序关系,从感染开始到发展为子宫颈癌的时间间隔10-15年,符合生物学致病机理。
追问病史医生得知,阿莲在15年前体检时发现过HPV16感染,当时她根本就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印象中只是记得有过,此后既没有复查也没有做阴道镜检查,如果不是这次阴道出血,她还不会来医院。阿莲表示,日后她会谨遵医嘱,定期复查。
子宫颈癌是可以预防的肿瘤,推广HPV预防性疫苗接种(一级预防),通过阻断HPV感染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普及、规范子宫颈癌的筛查,早期发现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二级预防);及时治疗高级别病变,阻断子宫颈癌的发生(三级预防);开展预防子宫颈癌知识宣教,提高预防性疫苗接种率和筛查率,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使用避孕套等。
目前推荐的主要筛查策略为:细胞学与HPV联合筛查、细胞学筛查和HPV筛查三种。筛查要点是:有性生活的妇女21岁开始筛查。细胞学和高危HPV检查均为阴性者,筛查时间间隔为3-5年;细胞学阴性而高危型HPV阳性者发病风险增高,应在1年后复查;ASC-US及以上且HPV阳性、或者细胞学LSIL(低级别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或HPV16/HPV18阳性者予以阴道镜检查。
目前市场上有2价、4价、9价三种,“价”越多就代表免疫的HPV型别越多,但从宫颈癌的预防效果来看,2价和4价效果类似,大约可以减少70%患宫颈癌的风险,9价对于宫颈癌的预防作用可以达到90%以上了。HPV疫苗并不能100%的预防HPV感染,而且研究表明,99.7%的宫颈癌与HPV感染有关,也就是说还有一些宫颈癌也不是HPV引起的。所以,打了疫苗,该做的宫颈癌筛查还是需要定期做。
希望广大妇女同胞都能有做宫颈癌筛查的好习惯,积极的打上疫苗。
妇产科 陶翼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