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看病的过程中,口服药由于方便、经济、安全作为所有剂型的首选。但饮食与药物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常为人们所忽视,食物对药物的影响包括对药物的药剂学、药物动力学、药效学过程的影响,一些表现为某种食物干扰或降低药物的吸收和治疗,有些则是禁忌。
某些抗生素与乳制品同服,可与牛奶中的钙起结合作用而妨碍两者的吸收。
高脂肪饮食对药物的影响可促进脂溶性药物的吸收(如灰黄霉素和其他脂溶性抗生素),也可降低某些药物的吸收(如铁剂)。
高蛋白膳食对药物的影响可使左旋多巴的吸收減少。高蛋白饮食可使药酶活性轻度增加,而低蛋白饮食使药酶活性降低,可能与体内P450含量減少有关,故药效改变。
高糖食物如蜂蜜、麦芽糖、枣、碱性饼干及含糖多的馅类食品,可与解热药形成复合体,从而减少药物初期的吸收速度。糖皮质激素能增加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故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应限制糖的摄入量,以低糖饮食为好。
醋是酸性调料,最忌与碱性药物同服,如抗胃酸类的药物,如胃舒平、达喜等。其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铝等碱性物质。服药前后食用醋等酸性食物,二者很容易发生中和反应,抵消药效,同时醋也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另外红霉素、庆大霉素等弱碱性的抗生素,在酸性环境下容易降解或不易溶解,影响吸收。
水的温度、饮水与服药时间以及饮水的量对药物的疗效都有影响。如:服用乳酶生时不宜用热水冲服,以免杀灭乳酸杆菌,降低疗效。服用止咳糖浆后,不宜马上饮水,饮水可减弱药物对咽喉粘膜的安抚作用;但服用磺胺类和解热镇痛药后要多喝水,防止尿中出现磺胺结晶,可以起到发汗作用,热水能增强解热药物的疗效。
酒的主要成份是乙醇,是一种酶诱导剂,能加速或延迟某些药物的吸收和代谢。服用安定等中枢抑制药时,不宜同时饮酒,以免增加中枢抑制作用,发生过度抑制甚至猝死;乙醇能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并能增加降糖药的作用,所以糖尿病人应忌酒,乙醇不能与头孢菌素类药物、甲硝唑、酮康唑、呋喃唑酮等抗感染药物同服,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导致酒精中毒。
茶叶中含大量的鞣酸,若用茶水服药,茶叶中的鞣酸可与金属离子、生物碱、酶类等结合发生沉淀,影晌药物吸收及酶的活性。饮茶可拮抗催眠药、抗组胺药等对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食盐摄入过多会影响降压药、心脏类药物、肾脏疾病药物的药效,比如会抑制降压药、利尿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的疗效。进食咸菜、腌鱼等高钠食物,可影响利尿药。
含矿物质多的食物对药物的影响如牛奶、乳制品、海带、钙质、饼干等高钙食物,或进食花生米、葵花子核桃仁、或进食水产类等高磷食物,以及进食用石膏(含钙),盐卤(含镁)等制成的豆腐,可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形成络合物而影响药物吸收。进食含钙多的食物,能增加强心苷对心脏的作用,易增加药物的毒性反应。饮用大量饮料和增加食盐摄入量,可加速碘排泄,减弱碘制剂的吸收。
食物与药物服用的先后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如:胃动力药吗叮林宜饭前15~30min服用效果最佳;乙酰水杨酸钠类制剂宜饭后服用,以减轻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胃肠反应。
服中药时应注意:发汗时忌生冷食物,脾胃药禁忌油腻物,消肿、理气药忌豆类,止咳平喘药忌鱼腥的食物。
服某些西药时,也要考虑到食物的影响。如异烟肼、痢特灵、抗肿瘤药等,不可同食蚕豆、鸡肝、乳腐、啤酒、巧克力等食物;服用甲状腺素药物的同时(如甲状腺片),不可食用萝卜、黄豆、卷心菜;服用肝素、双香豆素等抗凝药物不可食番茄、菠菜、猪肝等食物,食物中含有VitK可与药物起相反作用。
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概括地讲就是安全、有效、经济、方便地使用药物,首先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用药有效,不同的服药方法、时间,服药期间食物的摄入都存在着莫大的联系,所以为了更好的使药物达到最好的疗效,我们必须要多了解食物的特性,合理的改变饮食结构,安全用药,以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