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性疼痛治疗中,非甾体抗炎药(俗称解热镇痛药)属于第一阶梯治疗药物,在早期的癌性疼痛治疗中,常常是首选药。
最常用于癌痛治疗的非甾体镇痛消炎药物有:布洛芬、双氯芬酸、洛索洛芬钠等。虽然是非处方药物,此类药物使用时也要严格限制使用剂量。这是因为非甾体抗炎药物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天花板效应”,也叫封顶效应。当用药剂量到达一定程度后,药物的镇痛效能会封顶,不再随着镇痛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长期服用或无原则增加药物的后果就是增加了肝肾等药物代谢器官的负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影响机体的凝血功能等。
对于中度及重度的癌症疼痛病人,阿片类止痛药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就像打仗中的重武器一样,是处理癌性疼痛的主力药物。阿片类镇痛药主要包括曲马多、可待因、双氢可待因、氢吗啡酮、羟考酮、吗啡、芬太尼和美沙酮等。
阿片药物的成瘾性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临床上很多患者就是因为惧怕成瘾拒绝或不足量使用阿片药物。事实上,关于阿片成瘾的大部分认识来自于滥用者的经验而不是需要止痛的病人。阿片药物首次使用甚至感到烦躁不安的患者远多于感到欣快感。而疼痛的患者寻求的是镇痛而不是药物带来的兴奋。有统计表明,在医院内重度疼痛患者应用阿片药物,引起成瘾的机会不到万分之一。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药物耐受不等同于成瘾。门诊常有病人有疑惑:长期使用阿片药物,出现原剂量镇痛作用下降或者为维持稳定效果需要增量,这是不是成瘾了?其实这只是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出现了下降,患者是为了镇痛而加量,不是为了追求药物带来的精神效应。实际上,长期应用某一种药物不可避免的导致耐受。当一种药物出现明显耐受时,患者可通过增加剂量或改变药物种类达到理想镇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