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新闻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 新闻动态

    消失的胆结石:一场药物引发的 “乌龙”

    发布日期:2025-07-02

    “医生,您再仔细瞅瞅!上个月体检明明说我有胆囊结石,咋这会儿就没了?”诊室里,老王攥着超声报告单,满脸疑惑与不信。超声科医生耐心地再次确认:“放心,看了好几遍,现在胆囊内确实没有结石,胆囊壁也光滑得很。”

    这离奇的检查结果对比,让老王一头雾水。他暗自琢磨,难道是上次检查错了?还是这次医生漏看了?直到医生询问起他之前的治疗情况,谜团才逐渐解开。原来前段时间,老王腹痛发热,接受了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和补液治疗。结合这些信息,医生们判断,之前报告的胆囊结石极有可能是“药物性胆囊结石”

    说到这儿,很多人可能要问了:“啥是药物性胆囊结石?难道吃药还能吃出结石来?”确实可能!今天我们就给大家科普一下。

    药物性胆囊结石,和我们平时听说的胆囊结石不太一样。简单来说,就是某些药物在人体内“捣乱”,影响了胆汁的正常分泌、排泄,或者改变了胆汁的成分,这才促使结石形成。但神奇的是,只要停用这些 “肇事”药物,这些结石很可能自己就消失了,就像老王的情况一样。

    那到底哪些药物容易“惹祸”,导致药物性胆囊结石呢?主要有这 5 类:

    雌激素类药物:比如常见的避孕药。不少女性朋友为了避孕会选择吃避孕药,可别小瞧了它,长期服用可能会在胆囊里埋下结石的隐患。

    头孢曲松:这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老王就是因为用了它,才出现了“假结石”。临床上,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使用头孢曲松后都有出现这类结石的情况。而且它导致的结石还有个特点——可逆,也就是说停用药物后,结石大概率会消失。不过要注意,有些患者甚至会同时出现胆囊结石和肾结石。这类结石的出现和用药剂量、时间关系很大,用得越多、越久,结石找上门的可能性就越高。一般在开始用药后2到22天,结石可能就悄“长”出来了,而停药后2天到5个月内,结石又会慢慢消失。

    非甾体类抗炎药:这类药常用于缓解疼痛、抗炎,很多有关节炎、头疼脑热的人可能会用到。但长期大量使用,也可能让胆囊结石趁虚而入。

    潘生丁(双嘧达莫):这种药主要用于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不过它也有副作用,其中之一就是可能引发药物性胆囊结石。

    全胃肠外营养药(TPN):一些无法正常进食,需要通过静脉补充营养的患者会用到这类药物。长时间使用,同样可能改变胆汁成分,促使结石形成。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如果在CT或超声检查中发现了新发的胆囊结石,一定要主动告诉医生自己最近都吃了哪些药、用了哪些治疗。医生也会详细询问相关用药史,同时提醒患者复查的重要性。一般会建议在停药后,通过超声、CT或MRI再检查检查,看看结石有没有变小、消失。这样一来,既能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治疗,也能防止大家白白挨上一刀做了手术。

    生活中,药物治疗本是为了让我们恢复健康,但有些药物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希望大家都能多了解这些知识,用药时多留个心眼,遇到类似情况别慌张,及时和医生沟通,让健康多一份保障!


    

    【党建品牌】医心为民

    【医院宗旨】以患者为中心 以医疗质量为核心

    【医院愿景】争做行业典范 创建浙北名院

    【医院使命】关爱生命 促进健康

    【核心价值观】厚德 仁爱 精业 奉献

    【办院方针】清廉领院 质量建院 科技兴院 人才强院

    咨询电话:

    0573-85827411(白天)

    0573-85827697(传达室)

    监督投诉电话:

    0573-85827643

    关注平湖第一人民医院,就是关注您自己,我们将用,一如既往的热情,视您的健康为责任!
    崇沿科学!我们一直在努力!

    Copyright@2010ph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浙江省平湖市当湖街道三港路500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4035295号

    浙公网安备 33048202000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