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的一个晚上,88岁的干老伯(化名)因为解出大量黑便前往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就医,当时测血压仅72/42mmHg,血红蛋白69g/L,肌钙蛋白T和肌钙蛋白明显升高,乳酸更是高达5.9mmol/L(正常参考值0.5-2.2mmol/L),初步考虑“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缺血性心肌损害”收住医院消化内科。入院后医生给予“升压、抑酸护胃、降低胃肠血供、补液扩容”等对症治疗,但干老伯仍有反复血便,血色素更是一度低至43g/L。于是,医生们在为其行急诊胃镜检查。电子胃镜的显示屏上显示胃内大量血液潴留,冲吸后在胃角出现了一个约2.0×1.0cm的溃疡,中央还能见到血管残端。另外,胃窦前壁也有一个1.2×0.6cm溃疡,十二指肠前壁小弯及大弯近幽门侧各见一0.6×0.3cm、0.4cm×1.0cm的溃疡。于是医生们为干老伯施行了胃镜下热凝钳电凝止血术,将破裂的血管端夹闭。术后干老伯复查血色素稳定,大便逐渐转黄。
干老伯的儿子对这场来势汹汹的消化道出血却疑惑重重,父亲平日身体硬朗,没有任何基础疾病,88岁了连住院都没住过,最近也没说起过有胃肠部位不舒服,怎么就失血性休克了呢?
根据干老的内镜下表现,出血病因明确,为消化性溃疡侵犯血管导致的失血性休克。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黏膜被胃酸/胃蛋白酶消化造成的炎性缺损,常累及胃和十二指肠等器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老年消化性溃疡特点】
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常缺乏一般消化性溃疡患者上腹部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疼痛的特点,腹痛程度较轻甚至表现为无痛性溃疡,仅以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有些病例则表现为严重腹痛,可放射至胸部,易被误诊为冠心病。
因老年消化性溃疡症状不典型,常导致就诊和系统治疗不及时而延误病情,故内镜下以直径>2cm的巨大溃疡多见,此类溃疡导致出血、穿孔、梗阻、癌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甚至有13%的老年患者以上述并发症为首发表现。受机体退化后胃组织细胞新陈代谢及更新速度减慢、局部损伤修复时间延长的影响,老年性巨大溃疡愈合缓慢,易复发。
【为何老年人易患消化性溃疡】
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的饮食习惯、吸烟酗酒、机体急性应激、胃十二指肠运动障碍等常见病因外,老年人特有的生理特点导致了消化性溃疡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黏膜呈现衰退性老化趋势,表现为胃黏膜萎缩、血流减少、胃排空延迟,导致胃黏膜黏液屏障功能减弱,加之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服用多种药物,尤其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不断升高。
【老年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针对消化性溃疡可能病因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戒烟、戒酒、饮食习惯改变、休息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另外,就是要严格遵从医嘱坚持一段时间的用药,有些高龄、复发性溃疡、合并糖尿病、使用激素等高危因素的患者,甚至需要长程维持治疗,做好定期复查,直到溃疡完全愈合。对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老年患者,在肝肾功能等基础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建议积极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如何预防老年消化性溃疡】
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季节变换时注意保暖;戒烟戒酒;按时就餐,饮食节制,做到细嚼慢咽,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对于一些长期服用的药物或者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需要咨询医生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