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虽然高温不减,但昼夜温差逐渐变大,雨水减少,空气相对干燥。在秋夏交替之际,往往是一些耳鼻喉疾病的高发时期。近日,平湖一院耳鼻咽喉科病房里突发性耳聋的病人明显增多。
平湖一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俞春海介绍说:“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一种短期内原因不明的听力下降。一般认为主要诱因为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等。临床工作中发现冬季突聋的发病率比平时明显增高,也可以认为寒冷会诱发突聋”。但现在还是大热天,为什么突聋发病率还会增高呢?耳鼻喉科将近三个月来接诊的突聋病人和平湖的平均气温作了对比。
血管的问题:热胀冷缩是最朴素的科学原理,血管也一样遵循。得过冻疮的人应该有这样的经验,冻疮一般都长在手指、脚趾或者耳朵上。由于人体末梢血管都比较纤细,寒冷状态下不光血液流速会变慢,毛细血管因为收缩血流量也会减少,所以容易生成冻疮。但是耳朵本身不能像手脚那样自主运动,所以血液循环容易发生障碍。当微小的血栓在毛细血管里形成,微循环便发生了障碍,耳鸣和耳聋就接踵而来。
“秋老虎”空调设置过低:今年的高温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平均低温都要27、28℃,平均高温达到了33、34摄氏度。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适宜温度在24-26度之间,当室外温度超过30度且室内温度高于26度时,就要考虑开启空调了。笔者在临床诊疗中调查发现,大部分家庭夜间空调温度设置在25℃左右,少数人设置在22℃,白天设置在18℃甚至16℃的也有。所以,这段时间的突聋可能与不恰当使用空调有关。一味追求凉爽,空调设置的温度过低,可能会适得其反。
不健康的饮食与生活习惯:天气燥热会有很多消暑解闷的“妙招”,啤酒饮料加烧烤,打牌麻将葛优躺,冰淇淋奶茶小蛋糕,汉堡薯片少不了。高糖高脂饮食对血管的影响无需赘述,久坐久躺对血液循环更是没什么好处。炎热的天气让人烦躁,睡眠也都很晚。总之不健康的饮食与生活习惯都在悄然助力突聋的发生。
平湖一院耳鼻咽喉科专家海提醒大家:“科学使用空调能带给我们凉爽,但也不能把温度设置过低,26-28℃应该是比较合理的温度,室内外温差过大会对身体造成负担,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冰火两重天的快感。而且平时要健康饮食,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一旦出现听力减退、耳鸣、耳闷等症状时应及早就医,以免错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