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及花甲之年,病榻上的老王(化名)双手却像严重病虫害后的枯枝:极度扭曲畸形的手指和破溃的皮肤、外流的豆渣样痛风石让人看着触目惊心!由于疾病的影响,老王的生活自理也受到严重影响。
“呵呵,好多年了,这手三个月前在别的医院处理过,跟那会比起来现在好了不少。”老王想从病床上坐起,但手扶不了床栏,只能用手肘极其费力地顶住身下的床垫,双脚顶住一旁的床栏,使劲将身子翘起,然而尝试几次还是失败,只能苦笑作罢。
老王是刚刚收住到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新病人,此时,他右侧手肘的皮肤被痛风石磕破,又开始渗血。管床医生李天罡连忙将老王扶起,显然病床上的老王已经被痛风困扰了很多年。
一般来说,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都是痛风的成因,但并不是每一个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都有临床症状。当血中尿酸浓度高于正常值,甚至达到饱和溶解度的话,这些物质最终形成结晶体,积存于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此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饮酒、使用某些药物、身体创伤的因素也可以诱发痛风发作。当患者处于急性关节炎期时,所出现的主要症状是关节剧烈性疼痛,且多在夜间突然发作。部分患者可伴随有受累关节红肿和灼热的反应。
“这种情况多久了,以前喝酒吗,今年四月份之前都吃了哪些药?”尽管已经有了两家医院的就诊资料,李天罡还是详细地问着。老王思索了半晌,实在是想不出来平时的用药。李天罡尝试着询问药名,也没有得到确认的结果。但交谈中得知,老王曾经是一个崇拜酒精的人,由于最近哪哪关节都痛得厉害,实属无奈,所以今年四月份开始戒了酒。
“肾功能也很差,都有肾结石了,考虑和长期尿酸控制差有关系。别的医院已经给你制定了长期口服药的方案了,平时有规律吃药吗?”翻看老王的两叠病历,李天罡很难把老王的年龄和如此触目惊心的检查结果联系起来,真不知道这段时间老王是怎么度过的。
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久治不愈往往伴随肾脏损害,如果尿酸盐结晶小能随尿排出,那还是比较好的情况。可如果结晶聚集成块难以排出,形成俗称的“结石”,那就比较棘手,久而久之,患者的肾功能就逐渐恶化甚至可能因急性肾衰竭导致死亡。
“没有。药吃完了我也不再配了,反正我就记得吃过一段时间激素。对了,躺久了我屁股好像有点疼。”说罢在护工的帮助下老王艰难的翻动着身体。翻转后,李天罡看到老王的一侧臀部有个明显的肿块,摸着有点烫,还是软软的。“你帮我再看看,这包是不是躺太久了产生的。”老王故作轻松地问,但却不自主的咬了咬牙。对老王而言,关节腔积液穿刺查找尿酸盐晶体(痛风发作的始动因素)已经不可能了,因为病变的手足关节根本无法找出可供穿刺的部位。李天罡给老王臀部的肿块做了穿刺,没想到出现在针筒中的居然是乳白色的液体!显微镜下,医生们看到该液体并不是什么细菌感染,而是针状晶体,也就是说,老王臀部包块内的液体居然也是痛风石的成分。
经过不间断的换药,老王破皮的手肘总算是没有新的痛风石钻出来,规律的服药使原先的痛感也在逐渐消失。
内分泌科主任沈晓明介绍说,患者老王属于难治性痛风,导致难治性痛风的原因众多,一般都与如下因素有关:1.降尿酸治疗延迟。2.患者对降尿酸治疗的依从性差。3.由于其他原因如肾功能不全、对降尿酸药物耐受性差等导致无法使用治疗剂量的降尿酸药物。4.小部分患者即使使用足够治疗剂量药物,仍无法使血尿酸达标。
一般而言,痛风患者或高尿酸患者从改善日常生活方式开始,鼓励低嘌呤饮食,减少果糖摄入,戒烟忌酒,都有助于改善嘌呤代谢,减少痛风发作风险。正规的药物治疗和持续的自我监测,亦是重中之重。对于伴有痛风石的患者,血尿酸应严格控制在300umol/L以下,才能保证痛风石的缓慢溶解;对于没有痛风石的患者,血尿酸也应控制在360umol/L以下,以避免痛风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有研究表明,尿酸的持续达标有助于降低痛风发作的频率,缩小或清除痛风石,消除滑液中晶体存在,改善肾功能及减轻已有的肾功能不全。
由于老王平时在家从不忌口,接触肉汤饮食、动物内脏、酒精饮料等,早期没有系统地治疗,平时也极少去检测尿酸。现在疾病由急性期转为慢性期,已经难以根治,肾功能每况愈下,许多药物使用已存在禁忌,目前的病情发展情况和治疗难度,已经很难明确地推断预后。
听罢医生的分析,老王显然是沉默了。日常杯酒穿肠过的生活谁都喜欢,然而超前的享受透支了自己的健康,忽视检查及不规律的服药让他多次在夜眠中醒来辗转反侧,来自双手的警报在一次又一次的触发后最终变成了一副沉重的枷锁,只可惜这个代价实在太高了。或许在与病痛斗争的余生中,老王只能从回忆的片段中寻觅那些曾经觥筹交错的欢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