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人体代谢旺盛的时期。同时,夏季骄阳似火,热气熏人,也是让人不舒服的季节,科学地养生在夏天非常重要。很多人关心夏季要如何养生?
夏季人体会遇到哪些问题?胃口不佳、易拉肚子、湿气入侵、空 调 病、中暑、头痛、易出汗、关节炎、心火旺、肺金、肾水虚衰。明代著名养生家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这里指明了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即夏季既要防暑邪,还要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不能过于贪凉。
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张佳凤指出:“夏季养生,重在养心”,夏天补充阳气,冬天时心脏方面疾病复发几率低,所以夏季要注意养心养阳。她介绍夏季中医养生有四大原则:
◎健脾祛湿——夏季湿邪,宜服健脾利湿之物。
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莲子、藿香、佩兰等。
◎清热消暑——夏季心火旺,常用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草药。
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补养肺肾——夏季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可选择酸收肺气药。
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冬病夏治——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常用内服外治等方法治疗冬天“好发”的疾病。
夏季养生免不了冬病夏治,常采取内服中药、外敷膏药等外治方法,中华传统中医药在“冬病夏治”和“中药养生”方面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