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黄先生结肠癌术后6年,近3年来反复小肠梗阻多次住院治疗,经过禁食、胃肠减压、清洁灌肠及积极对症处理也都能改善。然而这一次,黄先生又因小肠梗阻入住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经常规保守治疗,黄先生的腹痛、腹胀症状无任何缓解,满脸痛苦的他按着鼓起的肚子直哼哼。
腹部平片显示左上腹明显气液平面↑↑↑
CT显示小肠明显扩张积液,可见气液平面↑↑↑
由于黄先生有结肠癌手术病史,反复小肠梗阻考虑术后粘连所致,再次手术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肠粘连,故而并非首选。但肠梗阻若不能及时解除,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此时,外科医生联系了放射科介入医师会诊,经多学科讨论,医生们决定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来解决梗阻问题。在取得家属知情同意,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后,放射科陆峰主任、王德银副主任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为黄先生进行了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历时30分钟顺利完成。
故事讲到这里,你一定想知道,什么是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吧!那就要从肠梗阻说起。
肠梗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是胃肠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患者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不但易导致体液和电解质丧失,引起肠管组织损害,严重可出现脱水、休克、肾衰竭等,导致全身性生理功能紊乱,甚至肠壁缺血坏死、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等后果。
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主要措施之一,普通鼻胃管因其长度限制,仅能吸引胃内积存的胃液及气体,减压效果不是很理想。传统手术因术后易粘连造成梗阻再发,也不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DSA下完成,无切口,不需缝针,解除患者的痛苦。与传统胃管减压相比,肠梗阻导管可以插入梗阻小肠近端肠管内,对积聚的胃液和肠液进行直接吸引,能有效降低梗阻近端肠管内压力减轻水肿,有利于肠管的血运恢复和排除梗阻。同时,导管置入可达到查找梗阻原因、注药治疗的功能。
经鼻肠梗阻导管应用作为一种新的治疗小肠梗阻的措施,使得部分小肠梗阻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得到治愈,缩短住院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身心负担。
即使针对恶性小肠梗阻患者,不能耐受造瘘手术,肠梗阻导管的置入减轻了小肠的压力,缓解了梗阻的症状,当导管停留在梗阻部位后,患者即可进食糖水、盐水、果汁等,这样患者就可带管生存,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质量。
在临床中,该手术不但可以通过减压吸引治疗肠套叠、术后肠粘连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小肠梗阻,还可以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进行空肠营养支持,小肠梗阻患者在插入导管后如恢复顺利,很快就可以进食流质食物如稀饭等,通气排便后即可拔出导管。
黄先生在接受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3天立位腹部平片显示肠梗阻明显好转,术后五天梗阻已完全解除,顺利出院。
近两年,平湖一院放射介入医学逐日发展,介入诊疗技术以其简单、快捷、经济且有效的优点,在临床工作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目前放射科已熟练开展肝、肾破裂介入止血,咯血患者介入止血,骨盆骨折介入止血,消化道大出血介入止血,肝癌灌注化疗,肺癌灌注化疗,膀胱癌灌注化疗等血管内介入治疗;肝肺活检术,肝肾囊肿(脓肿)穿刺引流,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肠梗阻导管置入等非血管介入治疗。
文中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的开展已为近50位小肠梗阻患者解除了痛苦。相信医院介入治疗的开展,必定会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