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
仅7月15日白天,
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就接诊了9例严重中暑的患者!
近三天来,气温虽略有回落
但中暑患者还是不断
光抢救室又已接诊20多例中暑患者!
急诊科医生提醒:
“热死人”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中暑严重了就会出现
高热无汗、抽搐、昏迷、心跳呼吸停止等,
也就是我们专业上说的
“热射病”或“日射病”,
是真的会死人的,
而且死亡率高达20%-70%,
50岁以上人群的热射病死亡率达80%!
最近几天,平湖的高温堪称天气圈的“劳模”,每天兢兢业业冲击高“炎”值,电风扇热成了电吹风,持续的高温不仅让人体感不适,更容易引发疾病,严重者很有可能危及生命。
7月13日下午至15日下午,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48小时内连续救治了10余名热射病的患者。
7月13日下午14时,60多岁的陈阿公(化名)从家中外出走失,被发现时已晕倒在路面上,随后被热心市民将其送到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热射病(重症中暑)。
“当天下午1点左右送达医院时,患者体温高达41.6℃,休克,全身滚烫无汗,完全没有意识。”接诊的急诊科杨中杰副主任医师说到。
经过抢救,陈阿公体温恢复正常,但多个器官出现衰竭,目前仍住在重症监护室救治。
周大爷(化名),今年77岁,于早上8点左右出门,12点50分左右在田边被家属发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
120急救医生抵达现场后,发现大爷已触摸不到颈动脉搏动,叹息样呼吸,双下肢及颜面部皮肤烫伤,体温高达41.5℃。送到医院急诊后,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急诊科副主任李伟提醒:“烧烤天气”下,中暑高发,很可能会致命!请珍爱生命,防暑降温工作一定要做好。
“人体核心温度超过40℃时间越久,脏器受损的程度就越重。但对于普通市民而言,很难分辨是否属于热射病。”李伟主任强调,一旦在高温天发现周边有人高热、无汗、有意识障碍,必须立即送医。
对此,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特别提醒大家,一定要重点关注老年群体,不能为了省电或者其他原因“硬扛”。炎炎酷暑,避免高温、高湿环境是预防中暑的重中之重!
此外,也不要觉得年老体弱者才会中招,年轻朋友们,也要提高警惕。7月15日中午,医院急诊科还接诊了一位30岁的小伙子小周(化名)。
小周在干活时,觉得头昏、全身无力,被同事就近送到医共体分院就诊。
一量体温高达40.3℃,分院医生紧急处理后,立即联系救护车将其转至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经过及时救治,小周的体温下降至38.3℃,身体转适,精神也逐渐好了起来。
一、中暑好发人群
高龄老人、孕产妇、婴幼儿、心血管病、糖尿病、营养不良、感染性疾病及服用药物(阿托品、阿斯美、安眠药、抗过敏药物等)以及户外工作人群。
二、中暑分类
专业上中暑可分为先兆、轻症和重症中暑三类。
重症中暑又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三、中暑有哪些症状
当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你感觉到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要注意,可能中暑了。
严重的中暑可表现为高热、无汗、昏迷、抽搐、心跳呼吸骤停等。
四、中暑现场抢救措施
如果出现中暑的先兆,一定要立刻转换环境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补充水分。
如果身边有人出现了更严重的中暑症状,应尽快拨打“120”求助。同时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并对患者进行降体温处理,补充水分,最好是含电解质的水分,如功能饮料等。
五、中暑的预防
1、充足睡眠,养足精神。
2、适当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
3、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不要一次喝大于50ml的冰镇饮料及水,易造成胃痉挛。
4、健康饮食,拒绝辛辣、高糖、油炸类食物,可喝绿豆汤、番茄汤、酸梅汤。
5、穿着浅色、轻薄衣物。
6、户外活动携带防暑用品,尽可能避免在10:00~14:00之间外出。
7、室内避暑适当降温,空调温度设置不要太低,以25~26℃为宜。
8、驾车外出,注意控温。
9、户外作业人员,请注意间隔1~2小时要休息一下,多喝水,有不舒服不要硬撑!
高温天气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市民们一定要注意防范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