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新闻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 新闻动态

    【双下沉 两提升】多学科联动为患者创造预后优质生活状态

    发布日期:2020-04-10

    在普通老百姓的传统认知中,颅内大血管梗塞患者即使保住了生命大概率也会失去生活能力,长期卧床不起。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多学科协作诊疗,为脑梗塞患者创造预后优质生活状态。


    严重脑梗 生命危在旦

    3月19日下午,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接到120指令,一名昏迷患者即将送到。

    很快,做好准备的急诊室就接到了64岁的患者戈老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医生考虑可能为脑卒中,快速开展了头部CT,排除脑出血,判断为脑梗,急诊医生马上联系了浙江医院脑科中心主任万曙医生。

    通过远程会诊,万主任认定患者供应脑干的脑血管或大血管闭塞,需要马上启动血管造影,紧急血管开通,否则患者有可能很快死亡,同时他立即从杭州出发赶往平湖。

    一个半小时后,当万主任到达平湖一院时,血管造影结果已经出来了,果然跟判断一致:左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脑血管上端供血基本不见,右侧椎动脉上端也有狭窄!


    在家属的支持与配合下,万主任带领团队立即实施微创血管开通手术。



    万主任说:“这个手术有两个风险,一是打通时,血栓斑块有可能掉下来到远端彻底堵死,形成血栓加栓就更难疏通了;二是打通了,由于原来血供不够导致局部血管缺血过久导致病变,血液一流通可能会冲开病变部位,造成脑部大出血,这将是致命的。而脑干脑梗不及时在窗口期开通供血的话,死亡率达70-80%。”

    导管在血管狭窄处安放了球囊,扩张血流通畅后,万主任又发现血管上端还有重度狭窄,堵塞接近90%,而原来的狭窄处堵塞达95%以上,正是这一串联病变导致了脑血管接近于零供血。

    “后面的狭窄由于缺血前期是看不到的,只有打通前端血管供血后才发现。”万主任说。“我们马上决策,导管通过已安装的球囊后再在远端狭窄外安装一个支架。”


    幸运的是远端脑血管没有血栓堵塞,手术很成功。


    康复科及时介入 助患者及早康复


    术后进入ICU时,戈老伯的生命体征极差,只有右手两根手指有反应,靠呼吸机插管维持呼吸。

    在ICU的全力监护下,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到了22日撤除呼吸机拔掉了气管插管。

    “但是坚持到25日,患者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还是很差,我们打算切开气管再次插管,但是二次插管对病人的风险就更大了。”ICU病区主任姜建平医生说。

     这时,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浙江医院平湖分院常务副院长许强宏果断带领3月中旬刚成立的康复科介入治疗。

    “我们强调早期床边康复,在ICU准备二次插管前,康复科第一时间的介入改善了患者的呼吸状况,避免了二次插管。”康复科主任吴爱萍医生说。


    在患者插着胃管,身带多种监护仪器的情况下,康复科医护们每天扶患者起来,帮助进行专项带管训练,帮助身体各项功能的恢复。仅仅三天时间,在康复科的协助下,患者的自主咳嗽和自主吞咽能力恢复很快,脱离了危险期,于3月29日转入普通病房。

    姜主任说:“以前康复没这么早介入的话,恢复期更长,后遗症更多,现在康复介入的早,病人在ICU就避免二次插管,避免了并发症,康复效率就增加了。”

    按照传统认知,戈老伯的家属以为老人后半生肯定是神志不清卧床不起,但是没想到术后短短一个多星期,人已经完全清醒,可以坐起来,甚至已经在开始锻炼行走了,家属真是欣喜若狂。


    万曙主任表示,这个病例本身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是多学科联动的一个典型病例,在救治过程中的各个流程衔接的相当完美,从120到急诊室,脑科、远程会诊、ICU,康复科通力协作打通流程,各个环节都很及时到位,卡着关键节点无缝联接,整个多学科联动诊疗的体系建设相当完善,这才是整个病例成功的关键所在。


    多学科协作  带来医疗质量质的飞跃


    许强宏副院长说:“当前医院的科室功能划分很细,但是对于病人来说,生病不是一个局部,而是一个整体。如果把病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通过多学科协作会诊就可以梳理的很清晰,在哪个节点由哪个科室介入就会很清楚,对于病人的预后各方面生活质量都会有帮助。”

    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是通过多学科的交叉、整合、集中的诊疗,强调各个学科之间的协作,会诊医生在全面评估疾病的基础上,将以医生为中心的专科体制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化体制,各学科相互促进、全面细致地为患者制定出科学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治疗意见,减少患者的候诊时间、院内往返以及中间环节,提高就诊效率,有效降低医疗支出,让广大患者获得疗效最佳化。

    2014年,浙江医院和平湖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办医协议,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挂牌浙江医院平湖分院后,引入了浙医先进的中心制理念及服务模式,把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带给了平湖市民。


    依托浙江医院优质的医疗平台,平湖分院临床、科研、教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全院范围推广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医疗技术不断提升。以脑科中心为例,在实施多学科联动后,从2019年1月到今年,短短一年,手术量翻番。仅今年1月至3月,团队的脑血管介入及治疗做了21例,脑卒中溶栓治疗做了40例,相当于去年同期的两倍多。DNT时间(脑卒中患者到院至开始静脉溶栓时间,国际指南要求为60分钟以内)压缩至平均只有48分钟。



    时间就是生命,通过多学科诊治,从院前急救到卒中医生,内科、外科、ICU、康复科的综合联动,把整个流程打通后,病人得到了更好的健康保障。

    在2019年浙江省卫健委“双下沉、两提升”工作考核中,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获评优秀,在省级医院下沉的46家县级医院中名列前茅。

    许强宏说:“我们要通过改变自身的技术力量来更优质地为平湖市民服务,改变平湖百姓对于当地医院的一种固有认知,后续我们还要开设包括面瘫在内的多个多学科综合门诊,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解决健康问题。”


    

    【党建品牌】医心为民

    【医院宗旨】以患者为中心 以医疗质量为核心

    【医院愿景】争做行业典范 创建浙北名院

    【医院使命】关爱生命 促进健康

    【核心价值观】厚德 仁爱 精业 奉献

    【办院方针】清廉领院 质量建院 科技兴院 人才强院

    咨询电话:

    0573-85827411(白天)

    0573-85827697(传达室)

    监督投诉电话:

    0573-85827643

    关注平湖第一人民医院,就是关注您自己,我们将用,一如既往的热情,视您的健康为责任!
    崇沿科学!我们一直在努力!

    Copyright@2010ph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浙江省平湖市当湖街道三港路500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4035295号

    浙公网安备 33048202000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