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结果显示,癌症在中国城市已成为首位死因,而肺癌取代肝癌成为中国癌症死亡“排行榜”的首位。病理上以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主,约占85%。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在中晚期,而且60~80%的肺癌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失去手术时机。外科手术治疗常用于转移瘤数量有限及局限的患者,手术需切除一部分有正常功能的肺组织。近年来,微创射频消融(RFA)技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在原发性/继发性肺部肿瘤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大进展,被誉为治疗肺癌的“定海神针”。
这项技术是主要通过插入肿瘤组织中的电极针和患者体表粘贴的电极板构成电流回路,开启射频发生器之后,电极尖端的高频交流电射入靶组织,使组织中的离子发生震荡,随之摩擦生热,使电极周围的靶组织内细胞死亡并发生凝固坏死,同时使肿瘤周围的血管组织凝固成一个反应带,使之不能向肿瘤继续供血,并且可防止肿瘤转移。射频波还可使肿瘤局部血管凝固,血供减少。同时消融后的肿瘤组织存留在体内,由于其成分及结构改变,可刺激机体免疫力并产生抗肿瘤性细胞毒性抗体,并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
适用于:
1.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
2.用于肺转移瘤的治疗。
3.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包括如凯美纳、易瑞沙或特罗凯等局部耐药后的治疗。
4.与化疗、放疗联合治疗。化疗、放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用于转移性肝、肺肿瘤,两者联合应用,可弥补各自的不足以增强疗效。
5.RFA还可以用来姑息性治疗缓解晚期肺癌患者的各种不适症状。
我院呼吸内科率先在全市范围内自主开展RFA,标志着一院肺癌综合治疗,特别是在肺癌的微创治疗方面走在了全市前列。该法治疗肺癌创伤轻微、恢复快捷,特别适合高龄、心肺等基础疾病较多、体力等一般状况较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病人。而且与外科切除、放疗、化疗等方法合理搭配应用将极大提高肿瘤控制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呼吸内科 赵跃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