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院信息科自主研发病区B超预约登记程序
6月13日,市一院信息科自主研发的病区B超预约程序正式上线启用。这套程序主要针对医院住院患者,预约住院期间的B超检查。
2015年初,基于互联网+和智慧医疗飞速发展的大背景,市一院在全院范围内大力推行数字化建设,门诊诊疗无纸化初现成效。而后,信息科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能否可以通过已有的平台建设,帮助医技科室展开项目预约?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及浙江医院驻派市一院信息科顾问余爱萍的指导下,副科长方维娜带领信息科全体成员对临床科室进行医技预约的问题展开了全方位的调查研究。
对内,信息科首先组织安排人员到各临床科室调研,实地调查,明确临床科室对医技预约的需求。到各医技科室查看现有预约流程,搜集现存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深入了解医技科室的工作需要。对外,分管领导带领信息科人员到上级周边医院讨教经验,咨询相关软件公司,借鉴经验,结合本院特点,归纳适用方法。
在前期准备工作完善后,信息科成立了以科员朱敏为主,共7名成员的开发小组。大家利用休息时间,努力研究,理顺思路,废寝编程,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开发小组历时三个月,自主研发出一套病区B超预约登记程序。经过两周的试运行,该程序于6月13日正式启动上线。临床医生只需要通过简单的电脑操作,与B超室连线登记,预约好检查时间后,打印检查指引单给住院患者,患者按照单据上预约的时间达到B超室直接检查。与过去的检查相比,病区B超预约登记程序使住院患者的就诊体验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第一,预约方式的简化
由过去人工和电话预约两种方式,改进成一站式电脑操作。
第二,省时
以往需要临床医护人员或者患者家属到B超室服务台进行现场登记预约,家属有时往返病区与B超室多次。检查当天,由于无法确定准确检查时间,患者要提前等在B超室候诊区,造成时间上不必要的浪费。新程序上线后,患者无需奔波,医生电脑操作,排队预约,预约时间可精确到分,为患者、临床医护人员及B超室医生都大幅度节约了时间。
第三,省力
人工和电话预约的方式,都以人工方式为主,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加了患者的就诊负担。新程序的使用,减少了人为方式的输出,将排队、预约这种机械式的行为交由电脑完成,减少了患者和B超室预检人员在重复、简单化操作的支出。
第四,精确
B超室医生直接从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中,即可用新程序调用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住院科室和检查部位等。有效避免了手工单据和电话预约造成的笔误、口误,信息的误填、错填。预约时间可精确到分,使临床医生更精确的掌握患者的检查情况,有利于进行更高效的治疗。
第五,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B超检查的特殊时效性,登记台的候诊护士每天都忙得团团转,一边是门诊检查患者的预约、咨询、检查,一边要接听病区里的预约检查电话,更要空出时间维持现场秩序。在体验过新程序使用后,候诊护士直说:“太好了!太省力了!”据统计,新程序每天可为预约人员至少节省了2到3个小时,为病区医护人员节省1到2个小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它必须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更新、不断充实。信息科在这个需求下,一定努力工作,尽力完善,持续为临床一线做好保障工作。
信息科 顾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