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7日是第七个世界患者安全日,今年活动主题为“安全护理每个新生儿和儿童”。行动目标包括: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增强对患儿安全风险的认识;制定促进保障患儿就诊安全的措施;提高儿童、家长的参与度;倡导加强儿童领域的患者安全研究。
从一开始就注重患者安全
关注每个新生儿和儿童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清晨校园里奔跑的孩童,或医院新生儿科那抹柔和的蓝光时,看到的不仅是家庭的欢愉,更是人类文明最鲜活的延续。儿童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需要个性化、多维度的安全医疗照护,适配其年龄、体重、发育阶段、医疗需求、沟通能力及具体环境。
造成儿童伤害的原因
在医疗环境中,造成儿童伤害的原因包括用药和诊断错误、医疗过程中感染、病房安全隐患、护理操作失误、监护不足等方面。一个更安全的照护依赖于一个安全的体系和团队的协力合作,更需要得到支持的医护人员及积极参与的看护者的共同维护。
呼吁各方联合行动
我们呼吁父母、患者本身、看护者、医护人员、教育工作者等联合行动,各角度全方面预防儿科医疗照护中可避免的伤害,为每个儿童构建更安全、更健康的未来。
安全护理每个新生儿和儿童
父母和看护者
1.记录症状、用药情况及按时就诊预约。与医务人员分享所有信息。
2.了解孩子常见疾病及需注意的事项。知晓医院安全规范。3.参与有关您孩子医疗照护的决策过程。
4.始终主动询问治疗方案。医疗干预前,仔细核对姓名、过敏史和用药信息。
5.若感觉孩子异常,及时发声,告知医护人员。
6.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告知孩子,引导孩子主动表达自己的身体不适变化。
儿童
1.若在医疗照护中感到不适、疼痛或有任何异常,勇敢主动告诉家长或医护人员,勇敢描述自己的感受。
2.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挡。
3.远离并避免触碰危险物品及远离危险环境。
医护人员
1.提供安全且以儿童为中心的医疗照护。根据年龄、体重和发育情况为孩子量身定制医疗照护。
2.任何医疗干预前,核实儿童身份并检查过敏史。
3.预防伤害,警惕主要伤害源头,如用药错误、医疗相关感染和诊断失误。
4.发现病情恶化迹象,应及时积极处置。
5.与父母和孩子协作,清晰沟通、积极倾听、鼓励提问并引导让患方参与决策,共建安全医疗。
6.在团队之间清晰地共享信息,上报不良事件以改进医疗照护,为优化工作贡献力量。
7.建立核心安全体系,如患者识别、安全用药、感染预防和照护升级机制。
8.接受安全儿科医疗照护技能培训,培养团队合作、开放沟通和标准化照护的氛围。
教育工作者和学校卫生人员1. 鼓励儿童参与自身医疗保健,教他们主动表达、提出问题、分享症状或担忧。
2.以同理心倾听,减少对医疗保健的恐惧。
3.与医护人员合作,培养儿童的卫生习惯、健康素养和患者安全意识。
4.当孩子做出安全的健康选择(如勤洗手、用肘部遮挡咳嗽)时,给予认可和表扬。
2025年世界患者安全日目标
提高全球对所有医疗环境中儿科和新生儿护理安全风险的认识,强调儿童、家庭及看护者的特定需求。
动员政府、医疗组织、专业机构和民间社会实施可持续策略,为新生儿和儿童提供更安全的照护,将其作为更广泛的患者安全与质量改进举措的一部分。
通过推动相关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及鼓励积极参与照护过程,赋能父母、看护者和儿童参与患者安全工作。
倡导加强儿科和新生儿护理领域的患者安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