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小王身高1米8,体重早已突破200斤,BMI飙到33.3,肚子像揣了个小西瓜,他总觉得自己吃能喝能熬夜,工作起来像台“停不下来的发动机”,年轻又有劲。
两周前,一股莫名的口干感缠上了他,杯子里的水换了一杯又一杯,喉咙却像被砂纸磨过。紧接着,恶心呕吐也找上门来,吃啥吐啥,连喝口水都直犯恶心。起初他以为是吃坏了肚子,也没太在意,想着熬一下就过去了。但情况并不像他想的这样简单,没过多久,小王的腹部像有把钝刀在反复切割,疼得他直冒冷汗,呼吸也变得又快又急,像个漏气的风箱,整个人昏昏沉沉,眼皮重得像粘了胶水。
家人见他脸色惨白、意识模糊,吓得连夜把他送进急诊。抽血化验的结果让在场医生心头一紧:血糖飙升到36.76mmol/L(正常空腹值仅3.9-6.1mmol/L),甘油三酯突破12.91mmol/L(正常空腹值<1.7mmol/L),血酮体更是达到危险的6.0mmol/L(正常空腹值0.03-0.5mmol/L)——2 型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两个足以致命的急症同时盯上了这个年轻小伙。
紧急转入ICU 后,降糖、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抑制胰液分泌…… 一系列抢救措施争分夺秒展开。几天后,当监护仪上的数值逐渐平稳,小王终于从昏迷中醒来,被顺利转出ICU,转入专科病房接受后续治疗。这场突如其来的“身体危机”,让这个总觉得“年轻就是资本”的小伙,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健康的分量。
糖尿病与胰腺炎的关系:糖尿病和胰腺炎是两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不良生活习惯与这两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糖尿病合并胰腺炎的情况。胰腺在人体中具有双重功能: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内分泌功能)和分泌消化酶帮助食物消化(外分泌功能)。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而胰腺炎则是胰腺组织的炎症反应,通常由消化酶异常激活引发。
两者可能相互影响:胰腺炎会进一步损害胰岛细胞,加重糖尿病病情。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较低,胰腺炎恢复较慢,且容易复发。两者并存可能增加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如心血管疾病和肾功能衰竭。
在现代社会,不良生活习惯和忽视健康体检的现象日益普遍,尤其是年轻人,这些行为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糖尿病合并胰腺炎就是其中一种潜在的严重后果。
一、不良生活习惯的隐患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高糖、高脂、高盐的饮食是糖尿病的主要诱因之一。长期摄入过多的糖分和脂肪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发展为2型糖尿病。此外,暴饮暴食、过度饮酒等行为还会增加胰腺的负担,诱发胰腺炎。
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降低身体代谢能力,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肥胖是糖尿病和胰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吸烟与饮酒:吸烟会损害胰腺细胞,增加胰腺炎的风险;而长期大量饮酒则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诱因之一。此外,酒精还会干扰血糖控制,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睡眠不足与压力过大:长期睡眠不足和高压状态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胰岛素分泌和血糖调节,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
二、忽视体检的危害
糖尿病早期难以察觉:糖尿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许多人直到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视力下降、肾功能损害等)才被发现。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血糖异常,及时干预。
胰腺炎的隐匿性:胰腺炎的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容易被误认为是肠胃问题,导致延误治疗。体检中的腹部超声、血液检查等手段可以早期发现胰腺异常。
并发症的预防:糖尿病和胰腺炎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等。定期体检可以监测相关指标,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三、糖尿病合并胰腺炎的危害
当糖尿病与胰腺炎同时存在时,病情会相互加重。糖尿病患者的胰腺功能本就受损,胰腺炎会进一步破坏胰腺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更难控制。此外,胰腺炎引发的炎症反应还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
四、预防建议
健康饮食:减少高脂高糖食物,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限酒戒烟:避免酗酒,尽量戒烟。
坚持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家族史或高危人群,应定期监测血糖和胰腺功能。
不良生活习惯和忽视体检是糖尿病合并胰腺炎的重要诱因。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和早期干预,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守护自身健康。健康无小事,从今天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远离疾病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