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是常见的季节性流行病,每年冬季都会出现高峰流行期,春节将至,走亲访友、旅游出行、聚会增多也增加了传播的风险。为此,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中医药在流感预防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黄帝内经》中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强调了人体正气在抵御外邪入侵中的关键作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中医防治流感的相关知识。
一、药物预防
1. 扶正祛邪剂:中医预防疾病强调“正气存内”和“避其毒气”。扶助正气即是提高机体免疫力,所用大多是补益中药,如黄芪、人参、太子参等,这些药物研究表明均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
2. 芳香辟秽剂:外用药物中所用的芳香避秽之药如藿香、白芷、苍术、冰片等药则是直接作用于黏膜,提高黏膜上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
3. 辛凉解表剂:在流感季节所选用的苦寒清热解毒药物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黄芩等具有直接杀灭病毒的作用,使流感病毒不易在鼻黏膜及呼吸道黏膜上吸附存活,进而降低了患流感的几率。
二、非药物预防
1. 中药足浴:将艾叶、石菖蒲、广藿香等药材浸泡后煎煮,趁热将双足置于盆面上,用棉布罩覆盖好双足,以药水热气熏蒸双足,以汗出少许为宜。待水温稍降后,将双足浸入药水中浴足。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每次10-15分钟。
2. 穴位按摩:每天揉按风池、风府、大椎、肩井、足三里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揉一定次数,可以缓解疲劳,预防感冒。还可以按摩迎香穴、大椎穴和足三里穴。迎香穴在鼻翼两旁的凹陷处;大椎穴在颈椎的颈七椎,棘突下面的凹陷处;足三里在膝外膝眼的下四横指,胫骨外侧这个点。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穴1分钟。
3.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面巾纸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注意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多喝水,多吃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有营养的食物,可以适当饮用富含维生素C的果汁和蔬菜汁。睡眠充足、适量运动,避免过度疲劳。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感高发期尽量不要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染的场所,外出时最好佩戴口罩。
中医药治疗流感并非只针对病原体,而是通过整体治疗,辨证论治,恢复机体免疫功能,抑杀病毒,既注重驱邪,也注重调护人体的正气,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效果。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舌脉,将流感分为不同的证型,常见的证型包括:风热犯卫、风寒束表、表寒里热、热毒袭肺等,予以辨证施治。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降低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流感后很多人可能出现乏力、咳嗽等,中药调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康复手段。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中医的智慧,为家人和朋友的健康保驾护航!